一位名叫Joao de Barros(乔·德·巴罗斯)的欧洲探险者记录了第一例有关指纹作为生物识别来使用的情况,那是发生在14世纪的中国。当时中国的商人用墨水拓取指纹的方式来鉴定儿童的身份。
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一位名为Alphonse Bertillon(阿方斯·贝迪永)的巴黎警察利用其对身体力学和身体测量的研究,来帮助警方识别罪犯的身份。这种方法被称作“贝氏法”,并一直被警方采用。但由于后来在采用“贝氏法”的几宗案件中发生了错误的鉴定,“贝氏法”便迅速地被人们否定,取而代之的是苏格兰场的Richard Edward Henry(理查德·爱德华·享利)重新利用的指纹鉴定法。
一位伦敦大学的应用数学家Karl Pearson(卡尔·皮尔逊)在二十世纪早期对生物识别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统计学历史和统计学内部的相互关系,他在生物识别领域有了重大的发现,并将这些发现应用到动物进化领域。他对统计学历史的研究包括矩量法、皮尔逊曲线系统、相关系数以及卡方测验。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签名生物识别鉴定程序开始崭露头角,但生物识别领域的发展仍然停滞不前,直到军事和安全部门开始研究并开发出了除指纹鉴定法以外的生物识别技术。
上一条:云南省居民健康卡首发 居民可到试点医院办理 | 下一条:上海交大研发的“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系统 |
【返回】 |